彰 化 德 義 堂 天 闕 宮  


 

              

相片說明 ( 由左至右 )願能道長濟世桌椅、呂仙祖師點中之靈穴、天闕宮臨時行宮、呂仙祖師金身聖像、未來天闕宮地基、願能道長

 

仙公祖慈悲,保佑一方生民。歡迎瀏覽本宮網頁,接觸呂仙祖教法,更竭誠歡迎前來本宮參香。

 
  本   宮   音   樂      服   務   團   隊      本宮藏經閣      文   化   傳   承      本宮顯化事跡      附近風景名勝  

廟址:彰化縣芬園鄉舊社村新興路二段413號       電話:(049)2529299

服務時間:每日下午 14 ~ 16 時

舊廟址:彰化縣永靖鄉港西村福德巷47

主持:陳錫昌師兄 ( 道號:願能 )    協助:梁孟庸師兄
服務項目:平安斗、太歲燈、問事 (每週六下午15:30;週三晚間八點在永靖舊址問事。)

 

德義堂與天闕宮

       「德義堂天闕宮」由「永靖德義堂」演化而來。德義堂位於彰化縣永靖鄉港西村福德巷47號,近四十年前呂祖顯化要在該處濟世。於是一般信眾前往崁頭山進香,後到鳳山鎮南宮仙公廟領旨,有著木柵指南宮脈系。

       九十六年呂仙祖師降示,選擇天闕宮現址建宮,因這塊地地脈稱為白鶴倒插飛,仙祖也告知三個月內會成交,當時地價為二千多萬,大家根本沒財力。不料事隔三月,此地被法院拍賣以六百多萬成交,也就順利在此地開宮了。目前是一套人馬,兩地服務。信眾來自各地信眾。

       住持陳錫昌師兄說:十八年來在這裡奉獻,只因曉得仙祖大願。大家問我奉獻的感受,我以為除了滿足,還是滿足。希望大眾願修、願行,「最怕眾生難行好過時」。

       天闕宮大門一幅醒目的對聯,是呂仙祖師的降示,寫著:「天降慈德佑保民安福祿壽闕鎮懷恩家戶黎明子孫長橫批是:「天地人配百千闕」搭配著未來建宮的說明了天闕宮的願景,也讓大家看到了前景。

呂    祖    生    平

( 文 出 木 柵 指 南 宮 仙 公 廟,作 者 張 寶 樂 先 生 授 權 使 用。 )

       呂洞賓,名岩,字洞賓,道號純陽子,唐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人。呂岩乃宦門之後,祖輩數世皆為朝廷顯宦。上祖呂子臧,隋末拜登州剌史,又為南陽郡丞,後封為南陽郡公。至唐代,高祖呂諲,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吏部尚書。曾祖呂延之為浙東節度使。祖父呂渭為禮部侍郎。呂渭生四子,其中溫、恭、讓皆居顯位。呂讓系呂岩之父,曾官拜海州剌史。
       呂洞賓生於798年(唐貞元十四年),卒年不詳,是唐末著名的道學家、醫學家、養生學家、書法家和丹經詩人。宋金以來道教各派特別是全真道尊其為師祖。
       呂洞賓自幼聰敏過人,過目成誦,出口成章。長大後「身長五尺二寸,喜頂華陽巾,身衣黃白衫,系一皂絛,狀類張子房,二十不娶。」會昌年間(841─846年),呂洞賓參加進士考試落榜。直到862年(咸通三年),才考中進士甲科,年已64歲。曾任五峰、廬山、潯陽(今九江市)縣令。遊廬山偶遇鍾離權,浩然發棲隱之志,棄官從道,結茅於廬山等處。後又到中條九峰山(今芮城縣大王鎮西堯村北後山)、終南山等處,潛心學道。曾遍遊江、淮、湘、鄂、魯、豫、粵、浙等地,施醫治病,懲惡揚善,行俠佈道。
       任繼愈主編的《中國道教史》(1990年6月第1版,1997年7月第5次印刷)指出:「唐末五代的社會動亂,給修道之人的隊伍中,又增添了兩類人,其中一類,就是仕途無望,歸隱山林,從道教中尋找寄託的人。這部份人中,有的是舉進士不第,遂退歸林下,有的是辭官而去,逃於世外。」「另有一類專修道教之方術的人,以求在亂世中或生存自保,或救助貧弱。這類人雖然並不一定都是讀書人,但也同是借道教以度亂世。」「唐末五代所出現的這兩類追求道教的人物,可以找到一個把這兩類人物融於一身,而又對後來道教發展影響最大的人類來作為代表,這個人物就是後來被傳為神仙的呂洞賓。」
       呂洞賓作為「對後來道教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在台灣南懷瑾先生著《中國道教發展史略》中,給予很高評價:「晚唐以後,有呂純陽真人,忽自崛起於道教之間,卓然特立,歷宋、元、明、清千餘年而至現代,幾如太上老君的副業。自元朝以來,又被尊封為「孚佑帝君」,其聲望之隆,震撼中外,可謂唐代新興道教的革命神仙,殊非張道陵、寇謙子、葛洪、陶弘景等先知所及」。「總之,呂純陽新興道教的宗旨與傳統,是以直接上承東漢時代正統道家魏伯陽的丹法為道統,大有擺脫道教的宗教形式而別具風格。若從純粹的道家立場而言,以其比擬佛教禪宗派的大師,如百丈、馬祖、黃檗、臨濟師徒,並無遜色。由秦漢以來,迄于晚唐的道教,一向皆在魚龍混雜、支離破碎的狀態中。自呂純陽以後,正統道家與道教,忽自別有一番面目。因此產生宋、元以後,道教各宗的道派與丹法,猶如禪宗在晚唐以後,興起五家宗派的盛況,實在皆由呂純陽新興道教而開始」。因此,呂祖確是宋金以來新興道教的思想領袖。
       道教內傳說他遇苦竹先生,傳得高奔上聖之法;遇大素真君,傳得太玄日月之法;遇火龍真人,傳得天遁劍法。在長安遇鍾離權,經過「十試」,授金丹太乙之功。他改劍術為「第一斷色欲;第二斷貪嗔;第三斷煩惱」。他改丹鉛與黃白之術為內功。以慈悲度世為成道的路徑,強調慈悲博濟為道,能修而行之者為仙。他和鍾離權改變了修道著作理明法暗的狀況,第一次向人們披露了修道的具體方法,強調精、氣、神的整體修煉與陰陽五行觀念的結合,是改外丹為內丹的重要人物。
       呂洞賓懷有救世之志,認為人若能忠於國,孝友于家,信于交友,待下以仁,不慢自己,「不欺暗室」,以方便濟物,「以陰騭格無,人愛之,神鬼敬之,即此一念,也與吾同」,雖不曾相見,「猶見吾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呂洞賓重視道德教育。從他的有關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把忠孝誠信、遜悌謙恭、仁義禮智作為道德教育的內容,而忠孝誠信則為核心。他說:「忠孝二端,為天地間第一根本。」「道中不止忠孝,而忠孝為行道始。」「莫大神通,全在忠孝。」他認為,父母「十月懷胎」、「三年乳哺」、「自忍飢以飽其子,自受凍而衣其兒。」「欲報親恩,自當竭力盡心才是。」他還認為,「能孝即能忠,能忠必先孝。」那些「信誠仁德,遜悌謙恭,心正神明,心正慧靈」的孝忠之人,自然有仙師引度成功。不僅世人應該如此,而且神仙亦然,「無不忠孝之神仙,無不忠孝之佛祖。」他說:「(不孝親者)鳥獸弗若,在世則為人鄙賤,在國則為法不容。上而神瞋,下而鬼惡。或水火瘟厲鬼魅厄數難逃,甚而雷轟電擊,震屍毀體,火水不受。」「故忠孝之人,朝廷褒之,史冊傳之,天道佑之,鬼神敬之。以視不忠不孝,顯被刑誅,陰遭鬼責,萬世貽譏,永沈惡趣者,奚啻天壤。故凡疫癘刀兵,水旱飢饉,皆不忠不孝之招也。」呂洞賓自幼尋儒業,入道之後,又主張三教合一,殊途同歸。所以,他的道德教育思想與儒家十分相近。不同的是,儒家施孝忠仁義之教,是為了正序明倫、流芳百世;呂洞賓宣揚忠孝仁義的目的卻在於延年益壽,得「道」成仙。呂洞賓提出道德教育和修養的方法,一是稱善、棄惡、改過。他說,稱善「可以寡禍,可以致祥。」「不獨一身榮昌,子孫亦獲吉慶;不獨一家康泰,一裏盡得消殃。」「念於善,則屬陽明,其性入於輕清,此天堂之路。」而且,他還認為「雖明丹理,不稱行動,損他利己,魔來塹靈。」學道之士「先須稱善功,善功多稱道緣通。」然而「天下之人,為善者少,作惡者多。」所以,呂洞賓告誡一切世人,應當擺脫惡念,棄惡從善。不僅自己如此,而且還要教化他人,行善棄惡。他說:「行吾道者,如遇不善之人」,不能「乘人過失,指摘瑕疵,恣肆譏訕,妄行詆識,表自己之長,暴揚人短」,而要「以德理化之」,「要柔以處之,和以接之」,「即彼汩沒已深,斫喪已甚,稔惡不悛,遽難感化者,亦須善待之。」「積過則如丘山,積功則如勺水。生死權衡,一念轉輪。」但是,人也不能存心動果報之念,因為存心果報,就是「作不善之根」。他說:「如人行一善,或十善百善,私心計曰:天其有以報我乎?如其不報,則以為作善無用矣,而作善之心輟。如人行一不善,或十不善,百不善,私心亦計之曰:天將有以報我乎?如其無報,則以為作不善無傷矣,而悔過之心輟。」他還強調,「人孰無過,惟在知悔而善補。」「惟知有過,則宜速改。」「人但一心悔過自修,道不遠矣。」「能改一過,即獲一善。」二是強調修「道」必須先修心,以保持天真自然的本性。心是精、氣、神的主宰,希賢希聖都不久乎此心。修心首先要「寡欲清心,能知靜攝」,才可希冀長生不死,脫質成仙。其次,要內觀自省。「大凡作事,不必問人之是非,必要內省。」「上古神仙諸佛,也是人修得。」「明哲宜為效法」。
       關於呂洞賓的日常生活,從其詩作中可以看出,「閑來無事玩青山,悶即街頭貨丹藥」,「起來旋點黃金賣,不使人間作孽錢」,點金合藥,以此為生。「木雕泥塑靜中身,心境休沾一點塵」。「閉門清晝讀書罷,掃地焚香到日晡」,靠坐禪、讀書來度日。「綠酒醉眼閑日月,白蘋風定釣江湖」,「等閑倒盡十分酒,遇興高吟一百篇」,以垂釣、飲酒、賦詩、作書自娛。此外又弈棋、舞劍、撫琴,這些都是士大夫所崇尚的,再加上道教的煉丹、佛教的坐禪,寄情物外,了絕塵緣,的確是避亂全生的好辦法。宋徽宗的宣和內府藏有呂洞賓的草書作品。《宋史.陳摶傳》謂:「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術,年百餘歲,步履輕捷,頃刻數百里,數來摶齋中。」後代傳說他能飛劍取人頭。呂洞賓精于道教之方術,並能以各種方術助善除惡,解人急難。他有度人之心,盡遊人間,而人不識。或做讀墨客,索價甚昂,沒有人理他;或作傲士,忽然而來,又飄然而去,要等到他去後,人家方始知道是神仙,而懊惱之至。所以後代演變出許許多多關於呂洞賓為人醫病、救度窮人、懲除惡人的故事,並把各種神仙方術,神仙故事,都附會到呂洞賓身上,使他成為道教中無所不能的神仙人物。從宋代起呂洞賓信仰形成後,被道俗共同奉為八仙之一,且在八仙中最為著名。
       金元之間,全真道大興,崇奉呂洞賓為師祖,逐使呂祖廟、純陽宮遍及南北各地。芮城縣永樂鎮招賢裏系呂洞賓故里,被全真道視為祖庭之一。元初將呂公祠觀擴建為規模宏大的大純陽萬壽宮,俗稱永樂宮。宮中純陽殿五十二幅壁畫為《純陽帝君新遊顯化圖》,即描繪呂氏作為神仙中人的一些「事跡」。
       呂洞賓多次受到封建統治者的詔封:1119年(北宋宣和元年),詔封為妙通真人;1269年(元至元六年),封為純陽演正警化真君;1310年(元至大三年),加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同時被全真道推為北五祖之一。在全真道的道觀裏,大都有呂祖殿或祠,供奉呂洞賓。
       呂氏著作有《九真玉書》、《青山堂易說》、《指玄篇祕注》。《全唐詩》中有詩四卷。《道藏輯要》錄其詩作等。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稱呂洞賓為「革命神仙」,贊賞他極力弘揚內丹派新道教,一改陳腐誤心性命的外丹舊教,可與「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文公相匹配。

 

一段小小的顯化故事

       梁孟庸師兄說,仙祖最慈悲,疼惜祂的每一個信徒。他自己為例。說他原在台北,經商失敗在德義堂請示呂祖該怎辦?祂指示需轉到南部高雄發展但他本身卻對南部不熟悉心中非常猶豫。經再三請示確認要到陌生的南部,且得立即移轉經營生意才能反敗為勝於是梁師兄依其指示即攜眷南下覓屋到了高雄,相中在楠梓區立仁街 1**號正預備出售,然見其屋為「肉粽地」 ( 即屋前寬後窄,屬風水不佳之屋。) 所以雖然屋價合理,而甚為猶豫。請是再跑回來請示呂祖,祂卻指示就買此屋最好。

       不料就在請示後,該屋已被買走因急需安置家人,故急就章地在附近又另買一屋,且先付了訂金20萬元,也完成核保手續。但是當夜卻接到陳錫昌師兄的電話,說呂祖降駕指示:「不可買此屋,原立仁街 1**號的房子會再轉售給我。」梁師兄心想怎麼可能,且訂金二十萬都付了,該怎麼辦?所以漏夜又驅車回到德義堂。呂仙祖聖示:不要著急,待過數日會有變化,一定能圓滿解決。

       數日後果如仙祖所示,一一實現。立仁街的屋主忽然跑來告知,願意將屋賣給我;我前去跟已下訂的屋主協商,他大量的同意只扣訂金一萬元,退還我十九萬元。這個歷程實在有如天方夜譚,有如天闕宮購地過程之玄之又玄。感謝德義堂呂仙祖顯靈護佑我。梁師兄現在生意很好,家人安康。他一有空閒就回到這裡,成為德義堂最忠實的義工。他說有生活上的困惑或買賣房地產的疑難,來請示呂仙祖師就對了。(102.10.22. 訪問梁孟庸師兄提供)

 

附近風景名勝

(資料來源芬園鄉公所與網路資料)

       荔枝觀光果園位於舊社村的大深坑,靠近彰南路旁鄰近台灣民俗村,八卦山風景區,百果山風景區,碧山岩,中興新村等風景名勝,距彰化火車站8公里,王田交流道7公里大型遊覽車可以暢通。 為休閒式觀光果園,種植高品質之「黑葉」、「糯米茲」荔枝。適合家庭式遊憩之場所,自然生態農村體驗,鄰近鄉土餐飲及古早雞,讓您有遠離紅塵的感受。果園內交通便利大小客車均可到達,設有停車場,園內並設置農園步道,烤肉場,休閒涼亭等設施,所產荔枝果實豐滿,且美味可口,老少咸宜,人人讚不絕口。 

       舊社村古董街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的古董街,有60間大大小小古董民藝店,總營業面積達3000坪。 

       挑水古道介於彰化芬園鄉大竹村與溪頭村之間,本屬八卦山脈山麓間羊腸小徑,清朝時期因道路交通不發達,當地先民為生活飲水問題,尋覓於八卦山脈山麓間,發覺此一兼具排洪的山澗溝渠,終年有泉水源源不絕流出,於是在泉水湧出的源頭,挖掘兩處深約 10公尺的取水井,供村民們飲水之用,並將取水必經的山間小路約略用岩石砌成一階階的步道,實際建成年代已無從考查,但至少有百年以上歷史。一直到139線大彰路與彰南路的擴建完成,才結合水土防洪溝渠的整建,闢建成兼具登山休閒防洪等功能的挑水古道。 挑水古道,全長約2公里,從芬園鄉溪頭村員草路一段159號左側旁入口處進入,便可看見仿日式神社拱門。也可步行或開車一路沿水泥排洪道前進約1.4公里處,可見一處寬廣的空地,供停車及民眾打籃球之用,須在此停車步行至登山步道,沿著步道往前不遠處,即可看到涼亭,之後即百年前此地先民取水所建的二口湧泉井,但井中的水已乾枯,在雨季方可見井中之水。順著幾近坡度九十度的蜿蜒步道前行,穿過濃密的荔枝與龍眼樹林,可見一小型古廟東龍宮﹔行進間亦可見許多「留鳥」,如:班鳩、白頭翁、綠繡眼…等在林間覓食。由此可通往另一處大彰路一段672巷入口處。

         古早雞休閒農場(彰化縣芬園鄉舊社村彰南路五段451巷36號 ) 可感受傳統農村氣息的鄉土餐飲、阿嬤的雞古早雞、荔枝雞湯,古早味焢窯、捉泥鰍、現採蔬果自助式小火鍋,還可以DIY做田媽媽的刺殻粿、肉粽、芋粿翹。

 
 

 德 義 堂 天 闕 宮 製 作 聖 樂 集

01呂仙祖師寶誥

02太上老君清靜經

03西王金母寶誥

04金光神咒

05大三寶贊

06呂仙祖師寶誥(修行版)

07太上老君清淨經(修行版)

08西王金母寶誥(修行版)

09金光神咒(修行版)

10大三寶贊(修行版)

   

 

呂祖文化雲端學會參訪相片

 

 


本網頁由中華孚佑帝君雲端協會協作